成语勇者不惧的意思及解释,包括勇者不惧的拼音、近义词、反义词、用法、解释、出处等。
勇者不惧怎么读:[yǒng zhě bù jù]
成语解释 | 惧:害怕。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。 |
---|---|
成语出处 | 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曰:'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'” |
成语繁体 | 勇者不懼 |
成语简拼 | yzbj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语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语 |
成语用法 | 作宾语、定语;指有胆识 |
成语结构 | 主谓式成语 |
产生年代 | 古代成语 |
成语故事 |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在陈国闲居无事,与弟子讨论修身之事。孔子认为做“士”要做到“仁者不忧、知者不惑、勇者不惧”三好,士分三类:“不辱君命,为国效力;孝悌兼备,乡邻模范;言信行果,千金一诺。” |
1.勇敢:勇武。奋勇。越战越勇。智勇双全。
2.清朝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,不在平时编制之内的兵:散兵游勇。
3.姓。
成语第二个字:者1.用在形容词、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、动词性词组后面,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:强者。老者。作者。读者。胜利者。未渡者。卖柑者。符合标准者。
2.用在某某工作、某某主义后面,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:文艺工作者。共产主义者。
3.用在“二、三”等数词和“前、后”等方位词后面,指上文所说的事物:前者。后者。二者必居其一。两者缺一不可。
4.用在词、词组、分句后面表示停顿:风者,空气流动而成。
5.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路上小心在意者!
6.姓。
7.指示代词。义同“这”(多见于早期白话):者番。者边。
成语第三个字:不 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
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
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
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
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
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
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
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
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成语第四个字:惧害怕;恐惧:畏惧。毫无所惧。连我也惧他三分。
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仁者不忧
勇者不惧上一句
勇者不惧(yǒng zhě bù jù):惧:害怕。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。
勇者不惧的意思及解释由成语大全编辑整理,最后修订时间:2024-03-26 10:18